以整治带动喷码标识业新型式的进展
来源:未知 作者:志在千里 发布时间:2012-07-26 17:16 点击数:1196
正确判断喷码标识工作形势,努力发展良好的工作局面。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个综合性喷码标识产业带,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明确了喷码标识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要求,科学理性地提出了喷码机设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出版物标识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包装装潢标识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只读类光盘和可录类光盘世界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4和1/3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总署参与制定并协调国家有关产业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新闻出版业税收优惠政策,如国家对印刷企业作为“图书、报纸、杂志等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增值税由17%下调至13%,部分喷码制作业务增值税先征后退,将光盘复制单位纳入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光盘复制单位增值税也由17%下调至13%等。但是,我们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很多挑战,喷码标识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宏观调控能力还需提高,属地管理原则在一些地方流于形式;质量标准、质量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善,难以适应行业发展速度,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法规建设落后于形势发展,相对于行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相应的管理法规、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制定工作还亟待加强。因此,我们要切实承担起、履行好政府对行业的管理职责,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推动行业进步,为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贡献力量。
但是,要实现“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把科技进步摆在首位。要紧紧抓住科技进步,注重利用国家现行进口喷码标识设备的优惠政策,用高新技术武装自己,以高科技带动产业升级。同时,可与国外先进企业合资合作,在引进消化中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
喷码标识业要紧紧抓住提高产品质量这个中心环节,运用“生产许可”、“强制认可”,严格市场准入,建立生产许可条件和市场准入门槛。要充分用好政策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扶强抑弱”等手段,加大对强势企业的支持力度,实行优胜劣汰,优化产业布局。要着手建立企业评估体系和推出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制度的综合作用,淘汰一批生产力落后、没有发展前途的企业,真正做到“能生能死”、有进有退、有保有压,把一潭死水变成一潭活水。
创新思路和手段,切实改进和加强喷码标识业的行政管理工作。要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在改革中深化管理,在创新中拓展管理,依法管理要加强,行政管理要改善;间接管理要加强,直接管理要减少;宏观管理要加强,微观管理要放权。要善于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市场、思想政治工作等多种手段来加强管理,解决问题。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管理是保障,这三者是统一的,不能对立起来,要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监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关口前移、科学管理是提高执政能力的核心问题,我们要及时完善有关的法规规章,充实法律依据。要率先在印刷复制业建立以企业(法人)准入、市场准入、职业准入、岗位准入为内容的公开、公正、公平、规范的出版业“四大准入”制度。
改进服务,转变作风,建设一个内外和谐的喷码标识复制行业。管理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在服务中加强管理,积极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帮助它们解决问题。当前,影响印刷复制业和谐稳定的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打价格战、搞恶性竞争,一是诚信缺失问题,一些出版社拖欠款项严重,导致印刷复制企业大笔的资金被占用,给企业再生产造成了困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从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诚信体系入手,通过合适的途径和综合的办法加以解决。行政管理体系要进一步完善,队伍建设要加强;要真正发挥好行业协会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要注意与兄弟部门的配合,充分尊重他们在产业发展与监管中的意见,团结全行业共谋发展。
相关新闻